劲舞团官网商城首页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劲舞团官网商城首页 > 新闻动态 > “汗从哪出,病从哪来”,4个部位出汗多要注意,别以为只是天热

“汗从哪出,病从哪来”,4个部位出汗多要注意,别以为只是天热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6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图片

图片

作者 :儒风君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暑当与汗皆出,勿止。”

立夏过后,暑气渐生,天气愈发炎热,人也容易出汗。

而出汗,不仅能够调节体温,还能驱散周身的风寒湿气。

可老话也说“汗从哪出,病从哪来”,出汗并不是越多越好。

尤其是以下这4个部位的异常出汗,可能是身体在预警,一定要注意,别以为只是天热!

01

手足汗

《伤寒明理论》中载:“胃主四肢,手足汗出者,阳明之证也。”

手掌脚底出现局部多汗症状,即使身处空调房,亦是如此。

甚至情绪激动严重时,只要伸出手,汗水便会如水滴一般往下滴。

手足皮肤因此湿冷,既会使人感到黏腻不适,也会影响日常工作生活。

足部的汗液由于蒸发不畅,还容易导致皮肤浸渍发白,或是伴有异味。

中医认为,手足多汗,往往是因脾胃湿热或脾胃虚弱导致。

胃主四肢,脾主运化,转输精微物质和运化水湿。

脾胃湿热,熏蒸之下,那么胃中津液便会旁达于四肢,因此手足汗出。

平日里定要注意饮食,以清淡为主,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肥甘的食物。

脾胃虚弱,则湿热则会郁积体内,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,特别是足部。

建议多吃苦瓜、薏米、山药等健脾食材,并经常运动,调补气血,增强体质。

最重要的是,纵使夏日炎热,也要节制饮食,少吃生冷食物,如冰水、冰淇淋等。

如果手足出汗实在过多,当及时就医,遵循医嘱配合治疗,将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。

图片

02

鼻头汗

《血证论》有言:“肺开窍于鼻。”

肺主一身之气,鼻子作为出入通道,与其紧密相连。

倘若肺气不足或肺功能受损,便可能导致津液外泄,鼻头极易出汗。

且常伴乏力、气短、易感冒等亏虚症状,也是免疫力低下的一种表现。

清洁不到位时,汗液与皮脂、灰尘混合,还会堵塞毛孔,引发痤疮粉刺。

故而,鼻头汗多的人,平时可以多做做深呼吸,锻炼肺部机能。

也可以时常大笑,促进肺扩张,排出体内浊气,吸收更多氧气。

肺为娇脏,易受外感侵袭,身处空调房中时,别忘了护好颈项、背部、足部等肺经循行部位。

此外,白色食物入肺,如百合、银耳、雪梨、莲藕等,多吃可润肺生津,补益肺气,继而改善鼻头多汗的症状。

03

劳心汗

《增广贤文》中讲:“财可养生须注意,事不关己不劳心。”

心为君主之官,与自身无关的事,不必过度忧虑干涉。

如此,才能俭省心力,减少无谓的消耗,保自身平安。

若是整日多思多虑,费心劳神,则难免心气不足,劳心汗多矣。

劳心汗,是指心窝部和两胸中间部位多汗,多因劳心过度而起。

心气虚弱则固摄功能下降,汗液外泄,常见于心思敏感、脑力工作者。

不止如此,还通常伴有脸色苍白、精神倦怠、食欲不振、多梦浅眠等不良症状。

饮食上,多吃些莲子、大枣、桂圆、小麦等养心补心的食物。

起居上,要证每日七八个小时的充足睡眠,尽量避免熬夜,恢复心气。

还要适度运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快走等,促进气血循坏,提高心肺功能。

最重要的是,把心放宽,把事看淡,一念放下,万般自在,把身体照顾好,比什么都重要。

如果劳心汗症状持续或加重,甚至感到心悸胸闷,需尽快就医,排查心脏疾病。

图片

04

头颈汗

《景岳全书》有云:“头汗之证有二,一为邪热上壅,一为阳气内脱也。”

头为诸阳之汇,若身上无汗,仅限于头颈出汗,则称为头汗。

头汗大量流失时,极易导致电解质紊乱,引起头晕乏力、肌肉痉挛。

而这一症状,多是因邪热内郁,热蒸于上,或是体内阴虚阳亏。

前者往往伴有咽喉肿痛、咳嗽痰黄、心烦失眠、面红目赤等症状。

不妨吃些清热利湿、凉血止汗的食物,如冬瓜、绿豆等,亦可饮用薏苡仁茶、酸枣仁茶来敛汗安眠。

后者则是伴有夜间头汗明显,伴手足心热、口干舌红等症状。

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平衡阴阳、优化体质外,多吃鸭肉、黑芝麻、枸杞等滋阴食物也大有裨益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头汗频出后,或体重明显下降,或心慌手抖,或夜间盗汗严重,当及时检查是否有甲亢、结核感染等疾病。

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,若无其它症状,注意补充水分即可,不必过分担忧。

文末点亮在看,鼓励下儒风君!

3秒加星标,儒风大家抢先看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劲舞团官网商城首页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